时间:2023-01-18 19:28:04 | 浏览:842
一、郑国的建立和郑国的地位
西周末期,周王室已将到了朝政混乱、诸侯纷争、王室衰弱的局面。周宣王即位后,按照当时的制度,他把自己的弟弟“友”封到了郑(现在陕西华县),友就是后来的郑桓公。周宣王死后,周幽王即位。周幽王即位的第八年,幽王任命郑桓公为王朝司徒(三公之一,管理地籍与户籍)。郑桓公为幽王这一昏君服务,真是伴君如伴虎。加之王室已渐衰败,郑桓公开始为自己着想了。于是,他向太史伯请教“何所可以逃死”,太史伯为郑桓公分析了天下形势:
现在各大封国,不是王的亲属,就是王的亲戚,还有各大功臣都有自己的封地,并且都已建国数百年了,根深蒂固,你想在他肘腋下去找地盘,那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东方河、济、颍、洛之间有一块土地,那里有十个国家,其中的虢国(这里的虢国指的是东虢国,大约在现在荥阳新郑一带,而三门峡一带的虢国是西虢国)和郐(kuài)国(现在新密一带)两个国家最大,而虢国的国君总以为自己是周文王弟、周武王叔父姬仲的后人,血脉纯正,所以“虢君恃势”。
郐国处在群山之中,易守难攻,虽不是姬姓之国,因为所处地理的关系,所以“郐君恃险”。这两个国君都“贪而好利,百姓不附”。而你在朝中任司徒,有很多善政虢国和郐国的人民都知道,他们非常爱戴你。如果你备上礼物去向虢、郐二君行贿,态度谦卑,好言好语,请借一块土地暂时安顿家人,他们是会借给你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现在是朝中重臣,你还有用,他们有事还求助于你,从这方面说,他们不敢不给你办。如果这样,“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现在国室危急,如果国家有变,虢、郐二国必然骚动,到那时你可“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虢、郐灭亡以后,其它八个小国自然臣服。
按照这一战略方针,郑桓公马上行动,很快将孥(家人、财物和奴隶)转移到东方。虢、郐之君自然不会将郑桓公的家人安置在自己的国都,当然也不敢将王朝司徒这个大官的家人撂在荒天野地,正好虢、郐之间有一个殷商时期遗留下来的城池属于虢国的地盘,虢君就借给了郑桓公。郑桓公便把家人安置在了这一城中,此城即今荥阳东南二十里的京城。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把原来殷商的遗民作为奴隶囚禁在洛阳一带,至西周末年已在成周城中生活了十数代,经历二百余年,他们反周的意识已淡漠多了。他们渴望自由,郑桓公以司徒身份释放了他们,允许他们走出成周城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这些殷商遗民对郑桓公自然是感恩戴德。郑桓公不失时机与他们歃血为盟: “尔勿我叛,我勿强贾,毋或匄(同“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意思是说,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要强买你的东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夺。你有赚钱的买卖和宝贵的货物,我也不加过问。这在当时是多么宽松的经济政策! 桓公的这一措施,使商人们十分感动,如制造弓弦的弦氏,制造照明用品的烛氏,制造大绳的索氏,制造制绳工具的格氏等都随桓公东迁。后来出现的弦高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