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砥砺新征程」中原区产城融合作示范“四个强区”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2-09-28 04:52:32 3559

摘要:产城融合作示范 “四个强区”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原区高水平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砥砺奋进新征程,“四个强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中共中原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全区...

产城融合作示范 “四个强区”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原区高水平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砥砺奋进新征程,“四个强区”推进高质量发展。

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中共中原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全区96.3万人民欢欣鼓舞。

中原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精心谋篇布局,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埋头苦干,聚智汇力,续写中原出彩新篇章。

郑州中央文化区(CCD)北部核心区——中原科创绿谷打造世界级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笃定千亿目标 导航2035年愿景

中原区提出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中优、西美”功能定位,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深入实施“1468”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三大核心引领、六片两园支撑、绿廊花海增色”的空间布局,围绕“创”字发力,将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高质量建设“四个中原”,高水平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确保”、推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力争达到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朝着城市更有品位、产业更有竞争力、创新发展更有活力、营商环境更有优势、基层更有战斗力、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六个方向”持续努力。

“创”字强发力 驱动转型发展

围绕“创”字发力,中原区将在今后五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加快转型发展,驶上经济发展“快车道”。

“四个中心”夜景效果图

抓好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产业片区、核心板块、小微产业园等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领军型科创主体倍增、高技能人才团队引育、高质量科创成果孵化转化“四大工程”,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领跑、高校院所并跑、高端人才助跑、中小企业跟跑”的创新格局。重点抓好中央文化区北区、须水河产业片区、芝麻街双创园、贾鲁河产业片区等产业平台建设,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以头部企业为牵引、以配套企业为集群,打造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老旧厂区改造,高质量推进黄河·智谷中原总部港、中原小微产业园建设,突出园区集聚孵化功能,持续引导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各类科创载体,探索多元融合的创新孵化模式。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充分发挥中机六院、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科技创新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一批省市级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激发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内生动力,鼓励引导他们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关键共性技术,优化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加大对拟上市或挂牌企业的储备、改制、辅导和培训力度,集中力量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发展。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项目+人才+团队”的一体招引培育工程,加强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合作,重点引进领军科研型、领头创业型、领办项目型高层次人才团队。积极落实好“郑州人才计划”等各级人才政策,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统筹解决好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创业扶持等“一件事”问题,打造全链条服务人才的优良生态,让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优化促提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布局前瞻性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激活城市中枢神经系统,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中原区谋定而动,审视发展,厘清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以优化提升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

做优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以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休闲娱乐、总部经济等产业为重点,带动商贸流通业、都市型工业全面提质。科技服务业,依托三大核心板块和贾鲁河等重点产业片区,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集聚全区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服务业走“产业集聚区→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区”发展之路。深入挖掘中机六院、中国电建电勘院、中原环保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潜力,围绕研发、策划、设计、咨询等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着力完善科技咨询、科技金融和商务服务等配套。文化创意旅游业,依托传媒中心、二砂、芝麻街等载体,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设计等产业。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生态等融合发展。休闲娱乐业,依托万达、锦艺、金马凯旋等商圈,二砂、芝麻街等园区,创新消费产品、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打造品质高端、业态多元的消费集聚区。加快推进三厂历史文化街区、贾鲁小镇、华侨城欢乐谷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夜经济”,吸引人气,刺激消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依托核心板块、重点片区及地铁站点,布局一批品质高端、配套完善的高端商务楼宇,重点引进一批区域性总部企业、功能型总部企业、成长型总部企业,鼓励企业对自建楼宇实行自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等数字型企业及平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模式。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纵深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停车和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扩大数字生活覆盖面。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密切跟踪量子信息、区块链等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加强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腾讯等科研机构、企业、产业发展联盟对接,谋划布局建设量子大厦、未来产业园等平台,推动形成未来产业策源地,进一步抢占战略发展先机,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探索建立未来产业基金,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科技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未来产业前沿研究、成果转化。

城市大脑监管平台 张亮 摄

项目定乾坤 助推经济提质提速

中原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以重大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助推经济发展。

突出抓好项目储备,围绕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民生社会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加快办理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争取储备项目达到可研论证深度,提高项目成熟度。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对已签约的项目实施“快供地、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加快开工、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效的项目长效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用足用好中央投资、专项债券等政策,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科学编制供地计划,有序推进土地供应,全面推行承诺制加标准地改革,努力做到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开展“四比四看”活动,比谋划储备、看项目质量,比招商引资、看签约落地,比开工建设、看工程进度,比服务水平、看满意指数。成立项目落地领导专班,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深入开展项目推进情况大起底活动,全面查找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打通堵点、破除难点。推行项目建设周例会、月排名、季观摩等工作机制,以项目落地论英雄、以项目落地论成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谋划上下足功夫,聚焦主导产业,瞄准世界、国内500强企业,编制招商图谱,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园区招商、科研招商、产业联盟招商、以商招商、全员招商,确保项目建设长流水、不断线、可持续。在策划上提升能力,把产业研究透、政策研究透、目标企业研究透,找准结合点,形成合作共识。严格执行计划,做好承接条件打造,抓实项目合同签订、供地落地服务、建设投产运营等各环节,全程跟踪、有效服务,稳定的预期坚定企业投资信心。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件事两清单”,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拓展“一件事”跨部门、跨层次、跨领域联动办理覆盖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健全多部门“集成窗口”受理,各部门并联审批机制,完善重点项目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和全过程服务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争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平台公司运作水平。

全面对标世行标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攻坚行动,从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企业开办、项目开工等重点领域入手,做到审批时限短、程序少、服务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企业家诉求处理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政策直达企业”转变。强化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容的法治环境。

转型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都市

加快推进三大核心板块建设。以三大核心板块为重点,明确功能定位,统筹“规划设计、土地供应、招商引资、建设模式、运营模式”五个关键点,全力破解制约瓶颈,努力打造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开发建设的新亮点、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中央文化区核心板块,以中原科创绿谷科创产业为核心支撑,以郑州植物园等为生态配套,以金马凯旋、中央商业大街为生活配套,以“四个中心”为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联动高新区,呼应中原科技城,高标准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须水河片区核心板块,要突出“科研、活力”特色,瞄准中原智能升级巨大市场,利用区位与周边资源优势,以科创研发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助力,打造中原科创绿岸。二砂文化创意园区核心板块,要突出“科创、文创”特色,以二砂文创园、芝麻街双创园、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载体,打造“中原双创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探索“总建筑师”“总设计师”制度,加强建筑设计,注重细节把控,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注重TOD发展模式,以网络化的现代交通体系支撑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的城市结构。要创新要素保障,锚定“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建成”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力度,每年开工建设一批功能性和标志性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带动其他产业片区开发建设,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中原新姿 刘顺祥 摄

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优化老城区道路交通系统,分步完成区级支小道路改造任务,打通10条区级“断头路”,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高标准推进三环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回迁安置和重点片区建设,完善道路、管网、学校等公共配套,保障轨道交通6号线、10号线、14号线建设和运营。持续推动34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健全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和高标准综合改造。加强存量空间挖潜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系统化、全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全面改进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序化”行动,挖潜道路停车资源,加大停车泊位供给,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深入开展“洁化”行动,按“道牙无尘、路无杂物、设施整洁、路见本色”的标准,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深入开展“绿化”行动,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对主干道、铁路沿线、出入市口和楼体屋顶进行绿化提升。深入开展“亮化”行动,按照“功能性照明保亮、景观性照明出彩”的标准,加快城市道路老旧照明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有机融合,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人性化水平。

全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精准制定方案,科学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实现降碳减排目标。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源头治理,健全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体系和预警应急响应机制。持续落实河长制,深化污染源整治行动,巩固消除黑臭水体成果,防范土地污染风险。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和公园游园建设,按照老城区“+公园”、新城区“公园+”理念,实施“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工程,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

跨中原路大桥 马健 摄

文化繁荣 增强发展软实力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健全完善“四个中心”配套设施,打造一批省市级文化标志平台。加强与二砂、奥体中心、美术馆、大剧院、博物馆等运营单位沟通协调,引导其整合国内外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精品演艺、时尚秀展、高端论坛、体育赛事,力争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全年不断档。高标准建设国家方志馆中原分馆、博物馆群和其他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城市书房、图书馆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持续开展“悦生活”魅力课堂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生态保遗工程和项目建设,推动保吉寨项目、三十里铺等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两年内建成。加大对二砂、国棉三厂、郑煤机等工业遗存的挖掘、传承和保护性利用,打造饱含乡愁、彰显时尚的“记忆中原”名片。二砂文创园要推动整体土地收储工作,启动项目二期建设;三厂历史文化街区要按照风貌规划、产业植入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的要求,加快推进21栋苏式建筑修缮、设施改造、产业规划、招商运营。

生活品质提升 构建幸福美好家园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以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让群众就业更加充分、收入更有保障。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突出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形成医养康养结合特征明显、“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的格局,合理有序布局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覆盖全区的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公办机构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健全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落实妇女、儿童、残疾人兜底工作,保障特殊人群合法权益。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营造尊崇优待军人的浓厚氛围。探索“美好教育”与“品质教育”相融合的中原教育模式,合理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学在中原”教育品牌。深入实施“健康中原”行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室建设水平,为群众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高标准推动安置房建设,加快完成群众回迁。

纺织女神雕塑 马健 摄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统筹各类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社会组织自我监督管理、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讲信用、守信用成为全民的价值追求。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高度重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做好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社会风险等各类风险的排查、监测、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全面总结防汛救灾经验教训,着力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安全生产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加强对食品药品风险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努力减少一般性事故,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健全“和顺中原”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全面从严治党 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凝聚强大合力。

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最根本政治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各级干部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好思想“总开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学校、网络等阵地建设和管理,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讲述中原好故事、传播中原好声音。

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区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的统战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增强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党管武装,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相统一,探索不同领域党组织设置和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创新提升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领域党建工作,着力加强园区、街区、商圈、楼宇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实施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加强后进党支部整顿,培育形成一批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支部”。

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和正向激励体系,全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真正把立场坚定、能力过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优化管理培养措施,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大力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净有为。

持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加强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建设,突出加强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和班子成员政治监督,使铁的纪律、严的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推进作风整顿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优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加强对反腐败的统一领导,深化标本兼治,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南水北调 马健 摄

中原区发出号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原区进入转型发展的腾飞期,推动新时代中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参与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要倍加珍惜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和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带头解放思想,带头真抓实干,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严格自律,进一步激发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努力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真正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善良的百姓,无愧于美好的人生。在继往开来中谱写中原出彩的辉煌篇章,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建设“四个中原”、高水平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优异答卷,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确保”、推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四个强区”

活力强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深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活力、创新活力、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文化强区。全区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形象更加鲜明,基本建成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中心、高品位休闲旅游中心和先进文化传承中心,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生态强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巩固拓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部分行业碳达峰后稳中有降,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幸福强区。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中原基本建成,健康中原、平安中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1468”发展战略

中原区提出,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乃至更长时期中原区现代化建设,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强全局性谋划,聚焦重大问题,深入实施“1468”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1”:就是紧扣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总目标。

“4”:就是统筹推进“活力中原、文化中原、生态中原、幸福中原”建设。

“6”:就是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创新、板块支撑、项目带动、队伍建设、改革开放六大保障。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凝聚发展合力。把产业创新作为基础,推进中原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统筹三大核心板块和各产业片区(组团)发展,通过组团化嵌套、联动,支撑整体中心城区产城融合架构。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市场意识抓招商引资,编制招商图谱,精准招商;强化服务意识狠抓项目落实,推广“挂图作战、集中攻坚”的经验做法,确保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之间无缝对接;强化平台意识抓园区承载,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敢担当,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围绕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开放型经济,保障“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8”:就是推动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产城融合内生动力;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聚,夯实产城融合基础;三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发挥产城融合集聚效应;四是推进文化融合创新,凝聚产城融合强大精神;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筑牢产城融合生态基底;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产城融合新动能;七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产城融合服务水平;八是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产城融合保障能力。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光明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