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0:01:42 | 浏览:2626
大象新闻记者 赵丹 付雨涵/文 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洪水如猛兽卷入车厢,灯“啪”的一声灭了。
37岁的女记者、两个孩子的妈妈小佩至今记得,当时漆黑一片的车厢里的声音:“所有乘客跟我走,紧急疏散!”“一二三,推!”“用灭火器破窗!” “让老人孩子孕妇先走!” “有人来救我们了,前面有光了!”
那是生死关头,普通人发出的真实的声音。
特大罕见暴雨于7月20日袭击中部平原城市郑州,积水涌入环形的地铁五号线上,500多名乘客被困在海滩寺到沙口路两站之间的圆形隧道里。
小佩作为亲历者,见证了随后展开的生命大救援。
(小佩回忆地铁经历时哭了。 大象新闻记者赵丹/图 )
暴雨中走进地铁5号线
暴雨中,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主持人小佩和丈夫祝伟峰,走进郑州地铁5号线。
彼时是7月20日,河南郑州出现罕见特大暴雨的那天下午。她刚暂停将近一天的采访报道,准备坐地铁回趟自己的妈妈家,把湿透的牛仔裤换掉,再坐地铁返回单位待命。
(7月20日,工作中的小佩。)
暴雨天气出去采访,对于在交通广播工作15年的小佩来说,稀松平常。因为越是极端天气,越是交通线口记者发力的时候。
早上,小佩因下雨乘坐地铁赶到单位,得知当天节目是应急直播,所有记者和主持人都要到路上打探积水和路况。
她先和一路同事到二七广场踩点,回到台里已是下午1点50分左右,原来安排的一场直播临时取消了。
小佩给单位领导联系,主动请缨给自己另派一些任务。“这个时候(暴雨)不能置身事外,我在办公室里是坐不住的。只有出去了,心里才踏实。”
(小佩在7月20日暴雨当天工作。)
她随后又接到采访任务,去中原路和西四环查看积水情况。从位于纬一路的单位步行至紫荆山立交桥,她和同事发现,紫荆山的积水已经很深了。
(小佩的工作群,受访者供图。)
发回报道,乘坐地铁1号线赶到西流湖站,小佩发现开往河南工业大学方向的列车停止运营,又发了一条报道,提醒市民注意。然后,她又和同事去建设路百花路查看积水。
(小佩的工作群,受访者供图。)
结束以上工作,大概是下午5点多,浑身湿透的小佩决定先回趟妈妈家换衣服,再回单位待命。
她先乘坐地铁1号线到二七广场站,之后换乘3号线到海滩寺站,准备再换乘5号线。
如果不是上了这趟列车,2021年7月20日这天,应该是她15年的职业生涯里,很普通的一天。
地铁里怎么可能出现积水?!
当天下午5点45分,小佩和来接自己的丈夫在海滩寺站一起汇合后,上了开往沙口路方向的5号线。
进入车厢,小佩发现当时的地铁客流量适中。按照往常,3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下一站,但是才走了大概2分钟,地铁突然停了,广播里反复提醒临时停车。
“当时车内的人很镇定。”小佩回忆,她透过地铁车窗看到了隧道内比较深的积水。
等等!地铁里怎么可能出现积水?!出于职业敏感,她觉得不太寻常。
车停了大约四五分钟,她看到高高瘦瘦的列车长,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包,从车厢中部大步流星穿过,往相反方向走去。还没等小佩醒过神来,两分钟后,列车开始往海滩寺方向返回。
疑惑再次增添一层,但是她当时并不觉得惊慌。
列车往海滩寺方向开了2分钟左右后再次停止,小佩“瞬间看到水漫到车厢内”。
列车长再次出现在车厢。他高高举起手,拼尽全力喊道:“所有的人跟我走!现在是紧急疏散时间!”
小佩随着人群,在列车长的指引下,走到了紧挨着驾驶室的一号车厢。她记忆犹新:车厢内的两扇门都打开了,通过踏板,一脚就能跳到轨道旁边约60公分宽的应急步道上。在隧道里,大家左手紧紧抓住铁质抓手,人贴人,往沙口路方向慢慢挪动。此时,他们旁边的列车隧道已是滚滚洪水。
突然,前方又一个声音传来:“往回走!”大家再次折返回车厢。
小佩看到车厢门口聚集了一群男士,还有地铁救援人员,把返回的乘客挨个接引到车厢。
(小佩丈夫帮助乘客返回车厢。)
小佩的丈夫祝伟峰本来已经返回车厢,他又下去帮忙拉人。“门口好多男士都在帮忙拉人,我老公说再不赶紧把大家拉回来,随时可能会被冲跑!”
所有人暂时安全后,大家发现列车驾驶员驾驶室中门是打开的,水拼命往里灌,水位已到膝盖的位置。
一位男乘客手动关闭那扇门,他突然大喊“我的手快被夹断了!”旁边几位男乘客拼命帮忙推门,喊着“一二三、推”的口号,大约推了几十下,才勉强推开一个手指的缝隙,拉出男子的手。
那个瞬间,小佩第一次感受到恐惧。
第一条求救信息
小佩开始求救。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条微信了。”7点32分,她带着哭腔的一条求救视频,在朋友圈和微博里同步传出,“所有应急、消防,请救我们!我们被困在5号线隧道(海滩寺—沙口路站),请扩散!车厢内的水到胸部了!我已经不会说话了,求救!SOS!”
(小佩于7月20日晚上7点32分发出第一条求救信息)
视频记录了地铁内当时的场景——车内的和车窗外面的积水都在拼命翻涌。可以听到车厢内略显嘈杂,大家都在用手机往外界求援。
事实上,这段视频是小佩拍摄于7点17分,但是她没有立即发出来。身为记者,她知道自己发出求救意味着什么,最终选择发出来,是想到车厢里有几百个乘客的生命。“我也是给自己的父母一个交代。”
当时她就一个念头,一定会等来救援力量。
7点33分,小佩又发了第二条求救信息:“几百个人啊!时间就是生命!”
7点46分,她更新第三条,“我在地铁,水快到脖子上了,求助!”
(小佩当天发出的求救信息)
第四条:“手机没电了。”
然后她没有再更新朋友圈。
这几条视频和图片,都是她在紧张至手抖的情况下,随意从手机里扒拉的资料图。
小佩回忆,在7点32分发完第一条求救信息后,她就立即拨通了单位的24小时值班电话,并告知自己丈夫的电话,同事安抚她立即联系救援力量。
接近晚上8点,消防的电话打到小佩丈夫的手机上,小佩立即同步给车厢内的乘客:已经联系上了消防,很快会有人来营救我们!
“前面有光了!”
在封闭空间内动弹不得,面临积水、氧气稀薄等极端环境,人的身心会受到极大考验,等待的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车厢内,有人开始向家人交代银行卡号和社交账号密码。
“当时我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从紧张、恐惧到极度恐惧。”小佩说。发出求救信息后,她感觉自己无法呼吸、头是懵的、说不出来话,“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缺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救援力量到来前,如何自救?
当时车内外水位有很大的落差,车厢外较车厢内的还要深。乘客有两种意见,一部分人提议把门砸开,让外面的积水进来,这样与车厢的水平行,虽然危险但是总会有人能逃出去;另一部分人的意见是不能开这扇门,把水再放进来,也许一个人都逃不出去。
生死关头,谁也不知道谁的决定是对的。
就在这时,又有人提出砸车窗,让空气进来。有人立即响应,问怎么砸,有人答用灭火器!
有个男子拿出灭火器,用力砸了大概七八分钟的模样,甚至灭火器的干粉味道都喷出来了,但是车窗纹丝不动
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车窗终于被砸开一个洞。“哇,一股新鲜空气进来了。”小佩忍不住想喊出来。
随后,乘客纷纷效仿,连续破开几个洞。
小佩还发现一个特别振奋的现象——水位开始下降了。而且这时她又接到消防人员电话,称马上就到,她赶紧把好消息告诉大家。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她听到有位男士惊喜地喊道:“我看到前面有人过来了,前面有光了!”
当时那位男士声音特别大,“谁的手机有电,让救援人员看到我们!”
地铁里一片漆黑,借着乘客手机微弱的灯光,小佩看到救援人员的身影。那一刻,“觉得自己能活下来了。”
“让老人、孩子和孕妇先走。”
救援人员的到来,让被困乘客看到希望。因为洪水冲刷,车厢已经移位,距离月台还有距离,救援人员挨个救出乘客。
“让老人、孩子和孕妇先走。”人群中不知谁的提议,小佩听了一愣,“这不就是电影里的情节吗?”
当时有孕妇举手:“我是孕妇。”还有抱孩子的乘客走上前来,大家接力帮忙抱出孩子。小佩一扭头,无意中发现后面的一位年轻女孩几近晕厥的模样,赶紧上前托住女孩的包,在救援人员的帮忙下转至安全地带。
越来越多的乘客被救出,站台站满了人,但是秩序井然,没有人大喊大叫。有救援人员问:谁可以留下来当志愿者?小佩答:“我可以。”她看到包括站台保洁大姐也加入救援当中。
她看到有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男孩,一直在救援,给情况严重的乘客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一个人忙不过来,还现场教乘客,小佩也跟着学习,试着救援其他乘客。后来她得知男孩是刚到郑州人民医院工作的于逸飞。
小佩至今记得,当发现个别乘客没有被救活时,于逸飞显得自责、痛心。“他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今天第一天上班,我知道我当医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救活他们吗?”
小佩上前拥抱了一下于逸飞。“我说弟弟你是英雄,你太优秀了,我太佩服你了。”
小佩还记得另外一个医生乘客,为了救人把自己的衣服都甩在一旁,“他觉得衣服都碍事。”
这些刚从生死线上走过来的陌生人,在危难时刻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当时就觉得彼此很亲、很近,我们彼此信任,没有把对方当成抢夺生命资源的对手,而是朋友亲人。”
小佩的丈夫祝伟峰也坚持到救援最后。“我是先出来的,他在后面协助救援,最后他和两位民警一直在车厢后面寻找有没有遗漏的乘客,一直到最后才出来。”
“爸,我被救出来了!”
7月20日晚安全获救之后,小佩借手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
(小佩报平安)
“爸,我被救出来了。”
“呀,太好了!”
小佩觉得焦灼等待的父亲高兴得仿佛要跳起来。
“爸,我还在站台帮忙。 梦梦爸(小佩丈夫)还在救人,我等他出来。”
“好!”
深夜回到家里,13岁的大女儿和邻居家的小伙伴在家。小佩冲到女儿房间抱住她说:“梦梦,妈妈回来了,我和你爸爸都安全。”
女儿说:“妈妈,我就知道你们能回来,你们那么好,好人不会有事的。”
小佩还看到一张小字条,上面是女儿的小伙伴写的:“美丽小佩阿姨、帅气的老祝伯伯,梦梦很好,非常担心你们。”
(小佩女儿及小伙伴留的纸条)
下面是自己的女儿字迹:“爸妈,回来洗澡,厨房里每碗水都能喝。”
(小佩女儿给妈妈留的纸条)
女儿担心她的手机进水没电,特意把家里的一部手机给充满电,又留了一个字条,叮嘱妈妈早点睡。
事后再回忆起当时的细节,一直冷静叙述的小佩忍不住泪如雨下:“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孩子!我妈妈帮着照顾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还未成年,如果我遇到不测,只能都拜托给他们了。”
7月20日回到家里,小佩惊魂未定,邻居端来香喷喷的炒米也无法下咽。对外,她是记者,一个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记者;对内,她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整个被困过程中,她哭了一次,就是在水位不断上涨、自己感到险些窒息的瞬间。“觉得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永远不能再相见了。我留恋这个世界,留恋我的父母和孩子。”但是,又是这种求生的信念支撑着她,一遍遍向外界求援,一直坚持等待。
当天,丈夫和孩子给小佩整理被淋湿的物品,她觉得恍如隔世,“如果不是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如果不是全中国的人在为我们祈福,如果不是很多力量都汇集到一起,也许这些就是遗物了。”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一屋子同行在等待采访小佩。这是她被救援之后第N次接受采访。
她感觉像一场梦一样,采访别人不是自己的工作吗,怎么反过来了?但是,她愿意以亲历者的身份,还原自己见证和观察到的过程,想郑重地感谢那天晚上遇到的每一个人。
“我一直都想通过镜头感谢,感谢全国每一位网友,感谢当时车厢内互帮互助的陌生人。是大家把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是大家救了我们这几百条生命。”小佩说,当时大家在车厢里表现出来的勇敢、冷静和无私帮忙,让她由衷感到骄傲,“我们特别亲、特别近。”
7月22日晚,小佩回到广播大厦,来到自己的工位岗位上,当天撑开的伞还在过道里,桌上的苹果已经发皱了,散乱的资料摊开在电脑前,一如她未曾遇险的样子。
“还能够重新回来工作,真好!”
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她,大眼睛,瘦瘦高高的,提着一个大包,头发扎成马尾。整个叙述的过程她没有笑容。
经此一劫,小佩颇为感慨:“人啊,只有在极端情况下,面临死亡时,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才会展现出来。”
“因为我是从死亡线上被救援人员拉回来的一个生命,以后会更加珍视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这几天,小佩一直在关注河南暴雨的情况。她会因为救援人员的一句笑容,一句“别哭,我们来了啊”,受助群众一声“谢谢”而泪流满面。
7月24日,郑州难得放晴,知了又在窗外鸣叫,这座城市正在有条不紊地恢复秩序。但是,还有很多考验在前方,部分兄弟城市仍旧在努力对抗暴雨。小佩也已经整理好心情,重新开始投入工作。
7月24日下午,河南省召开第三场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发布全省汛情救灾情况。截止到24日中午12点,郑州市全市因灾停电小区已经通电301个,郑州主城区因灾停水小区1864个,已恢复供水1577个,25272座基站已经全部恢复,移动通信网络全面恢复正常……
和重振旗鼓的小佩一样,这座城市正在慢慢复苏。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5月20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政务网公示了《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未来《规划》将采用强制性内容、指导性内容以及城市设计导则多种方式落实到下一阶段的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广大市民如对岐江新城规划建设有意见或建议,可
你可曾想过十年 可以发生多少变化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充分展示郑州广电人昂扬向上、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近期,郑州广播电视台开展“我眼中的这十年”主题vlog展播活动。这一次,土生土长的郑州“老司机”、郑州广播电视台十佳主持人 大锤 搭档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顺应这一经济规律,河南省委、省政府站位新发展格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全局,对河南省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了重塑性调整,将洛阳、平顶山、漯河、
关于郑州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通报2022年4月8日,我市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病例20:近期上海返郑人员。3月24日-4月4日,在上海市活动。4月5日,18:34乘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朋冲 孙科1月6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涵盖“1+8”省辖市、总面积5.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70万的郑州都市圈,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发展格
郑州市气象台2021年07月31日22时20分发布大风橙色预警信号:预计6小时内,郑州市区、中牟、荥阳、新郑、新密、登封、巩义将出现8到10级大风,局地阵风11到13级。请注意防范。编辑:永东
大河网讯 6月16日上午,郑州市金水区举行“大干六月份 决胜上半年”重点招商项目签约暨国际钢铁交易产业园启动仪式。现场成功签约了30个符合金水区主导产业项目和20家首批入驻“国际钢铁交易产业园”优质企业,签约总额达383.7亿元,涉及京津冀
记者 赵立翠为全面推介东昌府区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展示东昌府区聊城“首善之区”良好形象,东昌府区委宣传部组织相关新闻媒体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东昌府”主题采访活动。此次主题采围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专题宣传,深入开展体验式、沉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你是否或因为学业,或因为工作,被长久地禁锢于座椅上、屏幕前,久而久之,缺乏运动的双腿逐渐失去活力,思维也开始变得倦怠僵化?那么,就让我们向长时间静态的生活方式“宣战”,来家乡的体育地标看看吧!山西省体育博物馆,前身为山西省
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日电(吴亦涵)大族激光突然火出圈了。“你是什么角色?你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这个是我们自己的资金我当然有权利做任何经营决策,你管我那么多?”8月1日,大族激光董事长对央视记者发出的三连“灵魂怼问”,让原本只在资本市场小有名